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师大要闻

【师德师风建设】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扬师德正师风、抓四好促建设

发布时间:2021-03-25

编者按:在2020年度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中,学校举办了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征集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学校共有18家单位申报了师德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其中,生命科学学院、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附属民族学院所申报的工作案例被评为优秀工作案例。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案例”展示活动,希望全校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学习借鉴以上5家单位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典型做法,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各单位要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探索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坚持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真正让师德师风建设落地见效;要教育引导广大老师具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争做“四有”好老师,潜心教学科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等教育奋发作为!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助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主要举措

(一)强化思想铸魂的引领机制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以制度的力量涵养育人初心、坚定使命担当,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每周四下午的全体教师会议、党支部会议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研讨《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并组织教职工对照个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和典型案例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进一步强化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严防违反师德师风现象发生。

(二)强化多措并举的保障机制

构建舆论导向机制,综合运用优秀教师评选、先进事迹报告、媒体宣传等方式,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为退休教师举办荣休仪式、每年双节慰问退休教师、为教师过生日是学院的优良传统,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人文关怀,将学院教师拧成一股绳,共同助力校院发展;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招聘引进制度,每年召开全体教师述职会、民主生活会,通过自我述职、开展批评与和自我批评,严格思想和师德考核;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每周各专业教师集体听课、集体研讨、互相指正、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综合考评,严把政治关、师德关;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导师遴选等方面优先考虑教学业绩突出、学生评价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引导广大教师切实将人才培养作为最核心的本职工作,增强立德树人责任感、使命感。

(三)强化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

建立多种形式的师德举报平台,公开书记、院长的办公电话,公开学院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充分发挥师生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对决策性文件,充分利用学院一层和二层的信息公示栏、教师微信群、钉钉群等进行公示;每季度定期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深入师生一线了解师生诉求,针对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研判整改。选聘学院原党委书记任国荣为校级纪律监督员,定期邀请其对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与措施。

二、主要创新点

(一)建好环境,助力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下课堂转为线上教学,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引导全体党员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标准,坚守岗位,努力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共有42位老师开展线上教学,共计开授44门课程(不含汇华)。老师们在家认真备课、讲课的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实验室和教研室的改造升级,已完成计算地理实验室、教学机房、孢粉实验室等共计四间实验室的改造;整理杂物腾出库房,完成了地理科学系、环境科学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系、地理信息科学系4间支部活动室(教研室)的升级改造,并为每间教研室配备了移动多媒体、黑板、指纹锁,方便老师们更好的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组织发动各党支部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引导师生党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中,先后共有161人次为疫情防控捐款,共计13124.36元;收到感谢信18封;学院40余位教师参与到“暖心离校—-帮扶毕业生打包行李”活动,圆满完成了近300位毕业生行李的打包邮寄工作。

(二)搭好平台,推动学术论坛定期开展

“丝路&思路沙龙”是我院的品牌特色活动之一,秉承丝绸之路的“交流、合作与共赢”的文化精神,以“学术思维的碰撞、跨学科的对话和踏实冷静的思考”为基本宗旨,增强学院科研文化氛围。本学年新招聘11名青年博士,均已来院报到工作,为加快专业教师相互熟悉、彼此了解大家的主研方向,学院开展了多场“丝路&思路沙龙”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在2020年9月11日的“丝路&思路沙龙”迎新学术论坛中,共16位近年新入职青年博士及部分专业教师作了学术报告,推动新入职教师尽快融入教学科研团队;10月9日,20位近两年入职教师与今年国家基金获批者座谈交流申报基金的心得体会、申报方向和科研思路;定期举办基金申报交流活动,全年共举办7场。2020年获批7项国家基金,其中一项为区域联合重点基金,累计合同经费462万元,省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5项,合同经费119万元;横向课题21项,合同经费672.9万元。学院获评十三五期间“科研先进单位”。

(三)做好结对帮扶,促学生成长成才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指导,切实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我院为28名在校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一一安排了结对认亲老师。通过师生座谈会、实习学生代表座谈会、新疆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困惑,着力解决课程设置、技能训练和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2019年11月份开始,学院班子着手研究学生的科创选题申报对接专业教师的一对多帮扶工作方案,集中力量深入推进学生科技创新立项工作,截止上学期末,教师申报提供科创选题75个,已确认申报学生科技创新立项83项,其中教师选题占比74%。

为2018-2020三个年级分别选聘了3-5名专业班主任,协助辅导员抓好学生专业学习。组织学院青年博士教师为学生开展学术专题讲座,多位青年教师分别分享了生态环境、乡村发展、全球变暖、土壤风蚀等方面的所研成果,介绍科学研究前沿,培养专业认同。

(四)传好师风,传递人文关怀

为积极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学院积极开展“老带新”指导帮扶工作,为所有新入职教师一对一对接老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国家基金申报等方面的帮扶指导。学院党委还多次组织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青年教师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并邀请到专业老教师出席,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生活和教学科研实际问题。利用暑假组织14名老中青教师开展跨专业联合野外考察,提升年轻教师指导野外实习能力。

每逢过节,学院党委均会组织学院教师前往退休老教师家中,为退休老教师送去温暖和慰问。冯忠江教授更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我院退休教师王英麟。王英麟老师爱人去世,单独抚养脑瘫养女,冯老师出钱出力默默照顾王英麟老师家庭;2018年,王老师被查出癌症后,冯老师更是为其跑前跑后,送医治病。冯老师二十余年始终如一,拒绝一切宣传表彰,他低调谦逊、尊重教师、注重感情的作风深深的感染着学院师生。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新时期,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院党委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打造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和严谨治学的师风,为学校教学质量上台阶、教学管理上层次而不懈努力。

(一)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学院党委将继续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每位教师党员身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讲主题党课、支部书记座谈会;重视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二)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继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教育。

(三)坚持弘扬高尚师德

加强典型宣传引领,发挥榜样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对教育领域涌现出的典型进行分层次、成系列的宣传,讲好师德故事、弘扬高尚精神。

(供稿: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