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师大
当前位置:首页>>新媒师大

悟不尽的师大风度

发布时间:2019-09-27


四年前,赶着夏天的尾巴,一群叫做15级新生的人走进了这个陌生的校园;四年后,在这个夏天的开头,他们又要作为19届的师大校友离开这里。长亭送别,离歌悠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流光容易把人抛”,四年青春,流走了时光,留下了积淀。就像这所即将迎来117岁生日的革命老校一样,历经岁月磋磨更显风度气魄,这是一种苦其心志后愈挫愈勇、青山自在的风度,也是一种洗尽铅华后云淡风轻、豁然自得的气魄。


0E746F8933DA250BC0881DCBE27C44DD.jpg


读书不易,却也踏实无愧


回想四年前,拖着行李箱来到异乡深造,第一次走在顺天大道上。相比于兴奋,更多的是疑惑,未来四年如何度过?师大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时光是最好的答案,故事是最好的总结回望过去的四十多个月,学习的场景历历在目,实战的经历始终难忘。站在高处回望低谷是面带微笑的,并不因为高处的风景秀美多娇,而是感恩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


微信图片_20190613160634.jpg


四年太短,幸得师大诸位恩师耳提面命、悉心指导。大到理论范式,小到句式用词……如果说入学时我只是心怀梦想,那么诸位恩师就是帮我把梦想点亮的“点星人”。


微信图片_20190613161400.jpg


我也不能忘怀我的业界老师们,这四年我几乎走遍了从广播到网络的各类媒体,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中国青年报社,从河北电视台到河北新闻网……每一次宝贵的经历都离不开他们给予的机会,无论是最初的单独采访还是最近中宣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的主体蹲点调研,业界老师对于稿件的严苛要求大幅提升了我的新闻采写能力,也加深了我对新闻行业的热爱和珍视。正如汪国真所言“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千磨万击,索性就把荆棘变杜鹃,闯出一片新天地!


受得磋磨,方能如玙如璠


《周易》有言:“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大学是每个人通向社会化的路途中极其重要的一站,学会去做选择成为了一堂必修课。


0C377E567E7B7809B9F1668D701DBB1A.jpg


眼花缭乱的学生组织、不可枚举的艺术社团、应接不暇的技能比赛、各式各样的证书考试……它们完全能把四年时光填充得满满当当,这种和中学里不闻窗外事的落差曾让我震惊和困惑,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完全自主地去做出这么多决定。感谢这种年轻的冲动,让我有勇气站在班长竞选席,更感谢我们42位同窗给予我的全票支持。虽然有时也会烦躁,但幸好有这四十二颗紧紧抱团的心,才能在理解和支持的护佑下一同追梦。“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不敢说为大家做了多少事情,但能问心无愧地保证这四年对公平的坚持和我们共同奋斗的心。


还有一个神奇组织,待过四年记忆犹新。它带来的压力会让人伴随着思考入睡,会创造左手吃饭右手改稿的奇特场景。这个组织叫辩论队,风吹雨打训练不断。夏天晚上,每天宿舍楼关门前会有几拨人在围聚在门口,那是各院在准备校赛,专注而执着。寥寥数言太短,要描绘这抹亮色,需要更大的画板。


洗尽铅华,总归善自珍重


陈璧、王邵廉、郭清、傅增湘、吕碧城、齐国樑、刘清扬、邓颖超……这些闪耀的名字在师大的百年风雨中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于黑暗处寻找光明、于无声处迸发惊雷,这段历史没有要求全文背诵,但对我而言早已镌刻在信仰之中。他们有人出身优渥为何还要奋起革命?有人不缺名利为何还要为全力呼喊?历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他们不汲汲于个人富贵,不戚戚于黑暗欺侮,凭着这股为时代立命的追求,在风雨如晦的社会中留下了阳光和未来,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师大学子的目标。


20131022084551241.jpg

▲校友邓颖超塑像


20131022085232469.jpg

▲校友梁漱溟塑像


大浪淘沙,唯有真金不怕火炼。勿忘心安方能坚守阵地。毕业之前,若有机会,一定要到校史馆再走一走看一看。记得自己做讲解员,在讲解结束时,总会对外校宾客说:“各位老师同学,校史讲解的部分就要告一段落了,但欢迎大家在校园里多走多看,祝愿您能够感受到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悠久学术传统的百年老校在时代岁月洗礼中不断传承发展的精神积淀,在书香馥郁的校园中感受师大学子怀天下、求真知的价值信仰!”离开之前,也把这段话送给自己,牢记这份精神、永葆这种信仰。


微信图片_20190613160509.jpg


山一程,水一程,人们说:“此去经年,山高路远,勿再相送”唯有真正地去感悟这份师大的风度,才能稍许领略到这种融入师大人血脉的百余年信仰,不求何人曾记否,但愿相知共圆月。


74806A0411C71243B002D94577933E12.jpg

作者简介:宋朝军,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曾任新闻班班长、党小组组长、院团委科创中心主任、院辩论队队长、校博物馆讲解组组长,连续四年专业课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均为全系第一。在省级期刊以独立作者身份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社、河北新闻网、河北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媒体实习,多篇作品被新华网、光明网等央媒转载。参与3项校级科研课题,主持1项省级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6项,校(厅)级奖项16项。

(来源/官方微信 2019年06月13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