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师大要闻

【抗疫纪实】校医院:最美抗疫先锋 守护师生健康的白衣天使

发布时间:2022-08-05

3月中旬以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决策要求,校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克服自身种种困难,第一时间进驻校园,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发挥专业的力量,用自己的坚强意志,以医者仁心的崇高职业精神和涓滴之力扛起疫情防控和师生健康责任。

不退后的校医院人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在平均年龄52岁的他们中,有3名今年退休人员,有3名身患重病人员,有2位子女年幼的妈妈,有3名体质严重过敏的医生……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赴使命,站在校园防控的最前沿,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不退后、不躲避,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亮丽身影,在“以师生健康为宗旨”的平凡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全力以赴、冲锋在前的时代风采。

不下线的防控哨点

3月13日晚,校医院4楼会议室灯火通明,校医院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传达部署学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校医院作为疫情防控“哨点”迅速行动,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医护专家为成员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科学部署物资储备、预检分诊、核酸检测、消毒消杀、隔离管控工作。校园封控管理期间,校医院精准把握上级疫情防控政策,及时研判疫情状况,完善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与上级疾控部门密切联系,24小时严阵以待,做好随时处置突发状况准备。

不打烊的应急救护站

为确保2万余名师生健康,校医院在医务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安排急诊大夫和发热门诊2名医生24小时值守,所有人员随时待命。党总支号召在职党支部开展主题为“拥抱春天,助力师生健康”,为师生送健康党员活动。在职党支部共同制定走访提纲和内容,网格化分工负责,深入各学院进行常见病、多发病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科普,降低了师生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帮助师生掌握防控传染病的基本能力;同时成立以党总支委员、副院长刘桂宇为组长的临时党员医疗急救队,补充应急救护力量,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4月24日,校医院历史之最——单日出诊4次!当日是原校医院院长58岁焦秀坤值班,天气闷热,中午在足球赛场,一名音乐学院的学生因心脏病突然晕倒,一个电话打过来,焦秀坤背起药箱快速赶到现场进行抢救,通过胸外按压,挽救了学生的生命,并及时联系120转诊进一步治疗。回到医院还未写完出诊记录,第二个出诊电话打来,一名男生在宿舍出现意识障碍,在刘桂宇副院长陪同下,她再次出诊,现场有效处置和120转诊,使学生生命健康有了保障。晚上8点,第三次急诊电话响起,刘桂宇副院长主动请缨出诊;午夜11点,第四次急诊出诊,焦秀坤健步如飞地赶到宿舍楼,抢救一名过度呼吸综合征伴抽搐的女生。由于抢救及时,无一例意外事件发生,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

放射科张冬龙医生是校医院唯一的放射科医生。他一个人连续15天加班加点完成了4810名毕业生和3631名在校生体检拍片重任,同时还要兼顾日常检查工作。春暖花开,同学们各项体育活动都开展起来,外伤病例明显增多,放射科张冬龙大夫多次在睡下后接到有同学受伤急需拍片检查的电话,克服疲倦,紧急上岗。有一次深夜,一女同学足部受伤,严重变形,肿胀厉害,该同学疼痛难忍,呻吟不止,张大夫一边耐心安抚,一边利索拍片检查,检查结束后,该同学的情绪渐渐地稳定,连声称谢,忠厚的张大夫只是说“这是应该的”。

不掉队的白衣天使

随着封控管理时间延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一直坚守一线的校医院医务人员,都在带病坚持工作,这里面有即将退休的老主任、有两名肺癌手术不久的医生还有多名严重过敏的大夫。他们都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的原因申请离校,一直在默默坚守。

马建华主任今年59岁,已是临近退休的年龄,却仍然坚持24小时值班工作。马主任的风湿病很重,别人过夏季的时候,她仍需穿着初春的衣服。大家看到她睡在高高窄窄的诊床上时,想要给她换一张病床,至少能翻身方便些,她却委婉地拒绝了,因为病床缝隙都会感让她觉透风。她看到药房人员极度短缺时,立刻要求在完成夜班工作后到药房窗口值班。她的举动大大缓解了药房人员缺乏的现状。

校医院有三名过敏严重的医生,每到柳絮纷飞的季节,就会出现严重的过敏现象,眼睑水肿、面颊红肿、皮疹甚至哮喘发作。他们想尽办法避开过敏源,反复地吃脱敏药,但从来没有因此而提出离开学校。张芬梅就是其中一位,她不单单有过敏,还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封闭期间她因为不明原因过敏,血糖值一度高居不下,她通过加大胰岛素剂量和自己调节饮食来调整身体状况。但是,该值的班一个也没少,还额外肩负着药房值班工作。当发现是因保洁使用的清洁物品而导致的过敏,她像孩子一样高兴地说,“找到原因就不怕了,我能踏踏实实地工作了!”翟佳是另一名严重过敏人员,还患有痔疮,但谈到自己的病痛,他却开玩笑地说,“该用药用药!过敏我就吃脱敏药,睡觉戴呼吸机,就盼着春天这几场雨,下过了,症状就减轻了!”讲着是那样的轻松,但他们背后却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相比之下,严重过敏体质的薛秀丽主任所面临的问题更大。她于去年12月份刚刚做了肺癌手术,肺功能还没有恢复好。柳絮多时面部明显浮肿,甚至不能出楼去吃饭,每天靠脱敏药维持。临床工作任务繁重,急诊工作忙碌,时时会有出诊的情况,她都会迅速做好防护,默默地坚持下来。她从来没有因为身体原因,提出离校或者特殊照顾,默默完成本职的工作。当临床上遇到过敏性休克等急症时,随时请她会诊,她从不推诿,及时指导临床救治工作,事后结合实际为医务人员讲解急症处理的方法和要点。在封控期间,她抢救过来4次病人,及时诊断病情5例,迅速转诊避免患者致残。王扬也是肺癌术后的患者,由于切除一整片肺叶,肺功能恢复很不理想,不能受一点风,极易感冒,还存在严重失眠,每天都需要依靠精神类药物维持睡眠,他却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值守。

不缺位的业务培训

“最近三天扭伤现象比较严重,已经接诊12例扭伤脚踝和膝关节的患者”,校医院立即调整每周三次的内部业务培训和师德师风大讲堂工作计划,安排外科医生翟佳和李素国,结合自身接诊实际,为临床医生进行《关节损伤/外伤》和《伤口处置》相关内容培训,提升临床医生专业处置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利用晚上八点后的休息时间,总结接诊情况安排培训内容,陈希芬《心肺复苏》和《水痘与带状疱疹的诊断与处置》、焦秀坤《意识障碍判断与救治》和《心电图操作与诊断》、周秀芹《创伤急救技能》、刘丽《过敏性皮肤病诊断及治疗》、薛秀丽《肺炎的诊断与处置》……截止到目前已经有14名医生开展了19次研讨,通过培训提高了临床医生的接诊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就诊师生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师德师风与医德医风相结合、专业与实用相结合、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培训仍在继续。

不一样的幸福体验

5.20来临前夕,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学生孙艺菲把一封满怀深情的感谢信送到校医院时,当事医生、副院长刘桂宇羞涩说到,“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体验从刘桂宇内心升起。5月13日和15日,校医院党总支分别收到地理科学学院党委和音乐学院党委送来的感谢信,感谢值班医生薛秀丽、李素国、刘丽、周秀芹、刘桂宇医生的“不辞辛苦、治病救人的敬业精神和担当精神”,这也正是校医院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不褪色的医者使命

24小时日夜值守,坚守疫情防控底线,细心周到的就诊服务,传染病防控与学生体检,职工医保用药保障,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共建医联体,拓展师生就医绿色通道……在校医院人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之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和师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充分彰显了校医院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强烈的责任感。

正如来自音乐学院感谢信所说:“通过上述事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贵院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视学生为亲人’的工作理念和不辞辛苦、治病救人的敬业精神,这是贵院深入践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这不仅使我们深受感动,倍感温暖,也必将激励学院师生同心协力。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我们必将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建校120周年!”

(供稿:校医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