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师大要闻

【一日一星】马子川:师魂匠心 感之弥深

发布时间:2022-10-27

马子川,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任教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化学学科负责人。

扎根科研:学者风范,孜孜不倦

马子川教授硕士研究生期间在河北师范大学修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期间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制糖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又先后于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2005-2008年在河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1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化学系做高级访问研究。正是这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和研究经历,使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吸附与催化过程,目前重点致力于环境吸附材料和催化材料的设计及其在水体与大气污染物净化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锰及其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环境催化性能、生物炭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附净化性能和含锰石墨烯体系深度去除挥发性甲基硅氧烷方面的系列成果。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以及其它课题多项,另参加完成各级课题5项。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SCI论文70篇),获授权国家专利7件。2004年、2006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2018年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基于其高水平交叉学科研究成果,马子川教授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参加了“化学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无机化学省级重点学科”、“河北省无机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学科或研究平台的申报与建设工作,为我校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潜心授业:教研融合,铸魂解惑

马子川教授坚持连年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他讲授的本科生课程有“物理化学”、“高等物理化学”和“化学导论”;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催化化学”、“统计热力学”、“环境材料学”和“化学生物学”;主讲的博士生课程有“高等物理化学”和“化学学科前沿讲座”。他特别注重让学生打牢专业知识基础、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本科生,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硕士生,他因材施教,设计图表式“成长阶梯”;对博士生,他宏观指导,创设多种灵活有效的研讨方式,启迪思考、指点迷津。他的授课风格十分亲和,融入课程思政,注重师生互动;他热衷于发现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及时更新和充实教学案例,讲解深入浅出、清晰透彻,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2008年他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连续多年获评教学优秀。

马子川教授还围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编出版《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生活中的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化学实验(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3部;发表教学相关论文60余篇;成功申报“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项、省科技厅和省科协立项的科普展教项目3项。2013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获河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深耕育人:滋兰树蕙,桃李芬芳

马子川教授担任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和化学生物学专业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已指导博士毕业生5名、硕士研究生44名。他坚持“学术周报”制度,创新研究生每周组会,把治学心得、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实现了课内外的充分衔接,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务实、高效互动的学术研讨机制。他积极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2015年以来,指导18个小组(55名学生)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相关项目支持,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国家专利2件,多个学生作品在省级和校级比赛中获奖,其本人也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每年毕业季,马子川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大约要审阅近20篇论文。他始终把严谨治学放在第一位,从开题到写作,他都为学生规划好具体时间,对不合格的稿件,始终严格把关,甚至在一位学生的论文上批注了200多条修改意见,从专业知识到研究设计、从行文逻辑到文法语病,从论文格式到文献脚注,从标点符号到错别字,无一遗漏。“马老师对每一份论文中的错误都是一条一条地挑出来,并在旁附上修改意见,小到格式,大到内容,很是认真。”她的学生李书奇回想起来,心中仍然满是感激与敬佩。

(供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