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师大要闻

地理科学学院在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释放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时间:2022-06-27

近期,生态环境领域知名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IF=7.654,SCI一区TOP)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7.963,SCI二区TOP)刊登了地理科学学院土壤风蚀研究团队关于覆膜农田土壤微塑料释放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19级硕士生田霞和2020级硕士生杨美妞分别为第一作者,研究团队常春平教授和郭中领教授为通讯作者,河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合作单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和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西北半干旱区典型覆膜农田长期土壤风蚀观测,发现具有丰富地膜残留物的农田表层土壤微塑料丰度很高,而地膜残留物、塑料垃圾和施用农家肥是表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土壤干团聚体是微塑料种类和尺寸的“筛分器”,大尺寸非纤维状微塑料往往更容易与土壤干团聚体胶结在一起。风蚀过程起扬的沙尘作为“助推器”,能够富集大量微塑料,风速、土壤性质与沙尘中微塑料富集状况存在明显定量关系。上述发现为风蚀沙尘微塑料释放机制提供了一种有益研究思路。

残留在环境中的塑料通过生物降解、光降解、机械磨损等方式逐渐形成为更小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当塑料尺寸小于5 mm时,称之为微塑料。大气中微塑料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降解难、易吸附等特性,易通过呼吸、摄食等行为直接进入并滞留在人体组织,最终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以往研究推断居民点大气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可能是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如居民点排放和道路扬尘)。直到2019年才有研究注意到广袤的受塑料垃圾污染的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可能也是大气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地膜的低回收率导致土壤含有大量包括微塑料和次生邻苯二甲酸酯的塑料残余物,成为风蚀沙尘中含有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并随着被风扬起的沙尘运移到下风向区域,造成水土和大气的微塑料污染。

上述研究近日引起了媒体关注,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等相继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相关论文链接: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DOI:https://doi.org/10.1021/acs.estlett.2c00338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DOI: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152490

媒体报道链接:

中国新闻网:http://www.heb.chinanews.com.cn/kjww/20220624424703.shtml

中国科学报(科学网):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441.shtm

新浪网转载:http://k.sina.com.cn/article_1784473157_6a5ce64502002jk6o.html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转载:https://www.ckcest.cn/home/focus/details/c9dfda4101300001be80162734a81813

图为风蚀沙尘中各种形态的微塑料(a、b、c为纤维状微塑料,d、e、f为薄膜状微塑料,g、h、i为碎片状微塑料)

(供稿:地理科学学院、科技处;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

分享到